4月29日11时23分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 ,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在轨建造大幕正式开启 。
任务宣布成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飞天瞬间(宿东 摄)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中国空间站工程在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 ,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 、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计划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届时,太空中将出现中国的“天宫” 。
未来两年 ,“天和”将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轨道上 ,静候“天舟”“神舟”“问天”“梦天”等航天器的陆续来访 ,共同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和关键技术在轨验证等建“宫”大业。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整装待发(崔岳豪 摄)
此次发射的天和核心舱重约22.5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 ,是我国目前在研最重的航天器。它相当于空间站组合体的“中枢系统” ,能够接收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来访。
天和核心舱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航天员乘组长期驻留及出舱活动 、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舱内配置有工作区 、睡眠区 、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以及锻炼区,能够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提供舒适良好的保障条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介绍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 ,具备15年设计寿命 ,可长期在轨稳定运行 。三舱组合体将能够承载10多吨载荷设备,并同时支持3~6人驻留。
此次托举天和核心舱精确入轨的长五B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火箭全长近54米,相当于18层楼高,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 。该火箭后续还将承担两个实验舱的发射任务 。
空间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成和运营我国近地载人空间站 ,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 。
同时,作为中国在太空中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中国空间站将张开双臂 ,向全球科学家提供“搭台唱戏”的平台 。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7次飞行 。(黄希 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