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尊时凯龙·(中国区)人生就是搏!

CN
CN EN
首页 > 关于AG尊时凯龙 > AG尊时凯龙文化 > 文学欣赏

(三等奖)青春无悔 情系“华光”

来源: 2022-10-12

提起研究所的魏炳刚师傅,熟悉他的人都伸出以大拇指称赞说,他可是一好人!不争名,不图利,是一现实版的活雷锋。

1973年2月魏师傅进入燃化部险峰化工厂工作。根据当时工作需要 ,他被派往原华东化工学院学习感光材料基础知识 ,两年学业期满返厂后 ,魏师傅投入到中试实验室小涂布机的安装 、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去 。由于当时大山里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设备备件等生产资料奇缺 。他就多次往返于南阳-三岔 ,采购各种生产用原材料。那时实行每周工作六天制,星期天还得时常加班 ,他从没有提出过任何条件和报酬,完全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开展工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4年底,他所在的实验室终于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彩色胶片 ,也为后来彩色电影正片的大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6年,单位领导又安排魏师傅去小涂布钳工班工作 ,他二话没说 ,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到了新岗位 ,他感到业务有点吃力,便自费购买了许多机械技术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懂的地方虚心向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学习,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他作为主力人员参加了涂布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多次改造 ,微型涂布机创新设计及用泵高速分散油溶性成色剂等革新项目。他利用学到的感光知识和平时维修经验 ,边设计、边画图纸 ,然后集思广益进行零件加工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微型涂布机的安装、调试和使用,为科研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回想起七十年代二胶创业初期的艰难时 ,魏师傅无不动情地说 :可能你们60年代以后的人是无法想象的,那时我们吃 、住 、行全都是靠自己 !无条件参加义务劳动,比如 ,挖沟 、铺设电缆 、搬运设备等 ;住在半山腰的草棚里 ,四面透风漏雨 ,吃的多是粗粮、白菜 、萝卜,我们与山里的村民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

1987年研究所成立印刷应用实验室 ,领导又安排魏师傅负责筹建工作 。筹建初期 ,他带领大伙对印刷打样机、印刷机 、切纸机、晒版机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查资料,想办法解决了一个个应用技术方面的难题,为后来的印刷应用评价和按时完成公司内部印刷任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魏师傅任应用印刷组组长以来 ,就把整个组里的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由于机器噪音大 ,粉尘多 ,油墨气味大 ,一些同志工作一段时间就要求调走了,人员处于不稳定状态 。他又不得不再培养年轻同志 ,就这样一茬又一茬培养技工人员 ,他也赢得了一个绰号--“军校”校长 。想得到这一绰号是要靠实力和付出 !魏师傅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边学边悟 ,言传身教 ,搞好传帮带 。

魏师傅还是一位革新能手。他对公司购买的两台印刷机就进行了多次改造 ,确保了印刷质量的提高和内部印刷任务的按时完成 ,因此他还多次获得“五小”成果奖 。魏师傅在平凡的印刷组岗位上,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出色地完成了印刷加压评价和内部印刷任务 ,每年为公司节约印刷资金约20万元,其中“PS版印刷加压试验项目”获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 。

四十多年来 ,魏师傅先后担任厂团委委员,研究所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分会主席等职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日常工作 。他还常年坚持参加公司组织的“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 ,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员、模范共产党员 、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十余项公司科技成果奖 、三十余项各种重要奖励 。在“厂庆三十周年”活动时 ,他还被授予优秀职工荣誉称号 。

一次 ,我与他开玩笑似地说,干了这么多事,到头来还是个大头工人一枚 。他嗨嗨一笑说,年轻时,咱也是一腔热血,但总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多次把晋升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说到这时,魏师傅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高大了起来…… 。是啊 ,一代代二胶人就是这样不图名 、不争利 ,艰苦奋斗 、团结进取 ,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智慧和才华。


产品咨询

*
*

Copyright - 中国AG尊时凯龙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6504931号

AG尊时凯龙